治疗12周,氯喹咪唑酮组血液学缓解率为87.63%(85/97),羟基脲组为88.12%(89/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氯喹咪唑酮组治疗前负相关PLT为827(562~1 657)×10^9/L,治疗12周起400(127~1 13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氯喹咪唑酮组治疗后PLT减少值中位值为393(-362~1 339)×109/L,羟基脲组为398(-579~1 846)×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
土尔其Dem liac的氯喹咪唑酮安全性能如何?
点评氯喹咪唑酮治疗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的有力安全度。
方式:将合乎WHO 2008诊断标准的ET病人随机分配到氯喹咪唑酮组和羟基脲组。氯喹咪唑酮由2mg/d始逐步增加,较大使用量为10 mg/d,保持PLT(100~400)×10^9/L1个月后,慢慢减药保持。羟基脲由1 000 mg/d逐步增加,保持PLT(100~400)×10^9/L1个月后,减药至10mg·kg-1·d-1保持.共观查12周.结论 17个核心共人组222例ET病人(氯喹咪唑酮组、羟基脲组分别是113、109例),198例可评估功效(氯喹咪唑酮组、羟基脲组分别是97、101例)。
治疗12周,氯喹咪唑酮组血液学缓解率为87.63%(85/97),羟基脲组为88.12%(89/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氯喹咪唑酮组治疗前负相关PLT为827(562~1 657)×10^9/L,治疗12周起400(127~1 13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氯喹咪唑酮组治疗后PLT减少值中位值为393(-362~1 339)×10^9/L,羟基脲组为398(-579~1 846)×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
氯喹咪唑酮组、羟基脲组负相关见效时长分别是7(3~14)、21(14~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氯喹咪唑酮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65.49%(74/113),包含心慌气短(36.28%)、头疼(21.24%)、困乏(14.16%)和头昏(11.50%)等,均是Ⅰ~Ⅱ级。
结果:氯喹咪唑酮治疗ET的血液学缓解率与羟基脲相仿,不良反应发病率类似,见效时间很短,无明显血液学毒副作用,安全系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