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瘤病理类型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肿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里斯细胞(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有明显的不同,在发病原因上面也有所区别。
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主要和一些病毒的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
研究发现在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R-S细胞里面可以检测的EB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这说明HL的发病和EB病毒有直接关联。有趣的是,EB病毒的感染还和患者的“经济实力”相关。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HL患者当中EB病毒的感染比例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在发达国家里面贫民的HL患者的EB病毒检出率会高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好的患者。这可能说明EB病毒的感染和卫生经济情况有关。EB病毒不仅仅是个欺软怕硬的坏家伙,很多疾病都与它相关,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还有我国南方高发的鼻咽癌都与它直接相关。预防EB病毒感染,是预防众多疾病的关键。
除了EB病毒的感染容易诱发HL,艾滋病毒、麻疹病毒的感染都已经证实与HL发病相关,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引起体内的免疫应激反应有关。并且HL和其他恶性肿瘤相似,也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危险因素相较于霍奇金淋巴瘤来说就多了很多,除了和一些病毒的感染相关,NHL的发病还和人体的免疫缺陷、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药物应用史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相关。当然,NHL也有一定的遗传性。

和HL类似,EB病毒和艾滋病毒也会诱发NHL,但除了这两种病毒之外,丙型肝炎病毒(HCV)、幽门螺旋杆菌(HP)、空肠弯曲杆菌等病原体都可以诱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的病原体可诱发的NHL类型不同,例如HCV感染可能引发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但一项研究的数据表明,在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当中,HCV的感染率高达20-40%,这说明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和HCV的关联性更强。
淋巴细胞本来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人体免疫功能先天或者后天的受到了损伤,那么淋巴瘤的发生概率自然会大大提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艾滋病人的HL和NHL发病率都很高,其患有NHL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60倍左右。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同样容易诱发NHL,干燥综合征患者患有NHL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40倍左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也同样更易患有淋巴瘤。
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当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都会发生恶性肿瘤,而在这些恶性肿瘤类型里面,近一半都是NHL。如果是因为后天服药而引发的免疫性疾病,也会增加患有NHL的风险。一些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器官移植术后等,因为病情需要都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这些药物就是后天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因素,会大大增加患有淋巴瘤的风险。
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诱发多种恶性肿瘤:乳腺癌、大肠癌、胃癌等,这其中就包括恶性淋巴瘤。所以“早睡早起、三餐规律”真的不是一句废话,这大概是能够预防肿瘤最简单、经济、易行、有效的办法了。比起确诊癌症后的放疗、化疗来说,早点躺在床上该应很容易做到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淋巴瘤/淋巴瘤的用药最新相关信息,关注小编哦。请添加微信TKHW003,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老挝第一药房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