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序贯索拉、瑞戈失败后接受索拉非尼四线治疗仍达PR,肝癌患者耐药后选择再增加!
随着精准治疗的盛行,肝癌治疗领域涌现出了多种靶向药物,包括一线治疗的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以及二线治疗的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默芦单抗和国产药物阿帕替尼。但目前为止,针对肝癌三线及后线治疗尚未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看一例患者,在经历了一线仑伐替尼、二线索拉非尼、三线瑞戈非尼均耐药后,再度尝试索拉非尼四线治疗,并出现了肿瘤应答!这或许为肝癌患者的后线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6岁。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记均为阴性,Child-Pugh A级,之前的肝脏组织学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经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肝脏肿瘤,直径分别为26、14和8mm,确诊为中度分化的HCC。
抗肿瘤治疗经过
患者最初接受部分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但经历了两次HCC复发,并在第一次治疗后2年和3年进行了射频消融术。7个月后,当患者70岁时,出现多发肺转移。
患者接受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在仑伐替尼治疗开始时,甲胎蛋白(AFP)水平为379 ng/mL。使用4周后,患者AFP降至117 ng/mL。但由于出现3级蛋白尿,仑伐替尼治疗暂停两周,重启时剂量减少。在使用仑伐替尼两个月后,AFP水平显著升高到1089 ng/mL。开始使用仑伐替尼3个月后,AFP水平进一步升高至1,891 ng/mL,观察到大量肺转移。此时,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将仑伐替尼治疗的疗效判定为疾病进展 (PD)。因此停止治疗。患者因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呼吸窘迫紧急入院,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显示为肝癌。
考虑到患者肝功能良好,建议将索拉非尼作为二线治疗。通过胸膜融合术引流胸腔积液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改善,遂接受索拉非尼400mg/天治疗。在索拉非尼治疗开始时,患者AFP水平进一步升高到5,505 ng/mL。在确认无不良事件后,索拉非尼剂量增加到800mg,持续治疗超3个月。甲胎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到165 ng/mL。肺转移灶缩小,胸腔积液几乎消失。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索拉非尼作为二线治疗产生了部分反应(PR)。
但开始使用索拉非尼5个月后,患者的AFP水平增加到1840ng /mL,胸腔积液增加,肺转移增大。此时,患者因PD停止索拉非尼治疗。
患者接受瑞戈非尼 80 mg/天(用3周停1周)作为三线治疗。确认无不良反应后,瑞戈非尼剂量增加到160 mg,持续治疗超3个月。在剂量增加的过程中,患者的AFP水平下降到257ng /mL,且肺部转移灶减退。在开始瑞戈非尼治疗6个月后,他的AFP水平增加到439 ng/mL,并且肺转移再次显示进展,并出现纵隔、腋窝和腹膜淋巴结转移。遂停用瑞戈非尼。
考虑雷默芦单抗治疗,但患者基线存在蛋白尿。然而,他的肝功能良好(Child-Pugh A级),患者同意将索拉非尼作为第四线治疗。在开始索拉非尼再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AFP水平显著下降到691 ng/mlL,一些病变,如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已经缩小。根据mRECIST评估索拉非尼疗效PR。
但在开始索拉非尼再挑战两个月后,AFP水平再次上升到1048 ng/mL。我们建议瑞戈非尼再挑战疗法作为五线治疗,患者再次同意。瑞戈非尼再挑战一个月后,AFP水平下降到821 ng/ mL,再挑战两个月后,一些淋巴结轻微萎缩。
这是一个罕见的晚期HCC病例,对仑伐替尼治疗没有显示出良好的反应,因此在再挑战期间使用索拉非尼和瑞戈雷非尼进行治疗。据我们所知。这也是第一个描述仑伐替尼序贯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失败后再次启用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的肝癌病例报告。
这些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有良好反应的患者群体也不同。索拉非尼再挑战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初始反应较差的病例。应根据既往治疗反应考虑不同的药物,但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老挝第一药房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仅供参考,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