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奥希替尼9291的疗效进行监控?
不同剂量格列卫/伊马替尼的Cmin的分布
伊马替尼( 格列卫 )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患者间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Cmin)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旨在研究来自一个大容量中心的中国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评估不同剂量伊马替尼的Cmin的分布,以及不良反应与Cmin的相关性。从2017年7月1
如何对奥希替尼9291的疗效进行监控?循环肿瘤DNA(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能够反映患者的肿瘤负荷水平,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生物标志物,可提供预后和预测信息。ctDNA用于勘察术后微小病灶残留,预警复发,在各癌种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其在晚期患者疗效监控的应用也在探索中。此外,有研究报道ctDNA甲基化状态也与患者术后肿瘤残余及预后相关,而ctDNA甲基化用于患者疗效监控也初现成果,研究发现:APC、RASSF1A、RARB2和SHOX2的ctDNA甲基化状态与肺癌治疗疗效相关。
基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元教授、夏曙教授和燃石医学合作,利用NGS对晚期肺腺癌患者ctDNA突变及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用于奥希替尼疗效监控,以期找到可用于疗效监控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共纳入参加AURA17 Ⅱ期奥希替尼临床研究的8个携带EGFR T790M突变的Ⅳ期肺腺癌患者,每个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直至PD。
尽管入组人群例数较少,本研究结果提示了MR模型评分计算的甲基化水平相较突变谱能更早地预警疾病进展,这表明DNA甲基化可以作为监控晚期肺腺癌患者系统性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同时,本研究提示我们利用ctDNA甲基化谱和体细胞突变,并与影像学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监测疗效,从而更早地预测疾病进展或复发,为患者制定后续治疗计划提供更长的时间窗。更多
托法替尼/托法替布在实现黏膜愈合方面能力更强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已有20年的使用经验,我们知道应在CD开始治疗后6至9个月,UC开始治疗后的3至6个月评估黏膜愈合。但该推荐方案来自STRIDE共识,这个时间点是为抗-TNF药物治疗的患者量身定制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新的治疗药物,例如维得利珠单抗
奥希替尼9291,奥希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