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显示,中位PFS期为5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44%和28%;中位OS期为17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85%和58%。
以上就是依鲁替尼治疗白血病的疗效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依鲁替尼是一种有效的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适应症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白血病CLL/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ABC(非生发中心)型、边缘区淋巴瘤MZ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等。今天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依鲁替尼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如何?
一项针对269位年龄65岁以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开展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研究10的结果。该研究显示,对比苯丁酸氮芥组,亿珂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显着延长,死亡或进展风险降低了84%(风险比=0.1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依鲁替尼组未达到,苯丁酸氮芥组为18.9个月)。对比苯丁酸氮芥组(35.3%),依鲁替尼组的总体缓解率(完全和部分缓解率总和)显着提高,达到了82.4%。同时,该研究显示依鲁替尼的整体安全性与过往研究一致,接受治疗的CL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腹泻、骨骼肌肉疼痛、咳嗽和皮疹,相对苯丁酸氮芥23%的因不良事件的停药率,依鲁替尼仅为9%。
另一项评估iR2(依鲁替尼、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不适合移植(SCT)的复发/难治non-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中,55例患者入组接受治疗,结果显示,中位PFS期为5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44%和28%;中位OS期为17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85%和58%。
服用依鲁替尼时药物剂量调整:一旦出现≥3级非血液学毒性或≥3级带有感染或发热症状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征,以及4级血液学毒性,应立即停止依鲁替尼治疗。如果毒性症状缓解至1级或消失,应恢复最初的治疗剂量。如果不良反应再次出现,可先每日减少胶囊1粒;若不良反应仍然出现,可再次减少胶囊1粒,此时,MCL患者,只服280mg(2粒),CLL患者服140mg(1粒),2次减少剂量后,不良反应仍持续出现或复发,就停止服用依鲁替尼。
以上就是依鲁替尼治疗白血病的疗效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靶向药/免疫治疗的相关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或点击咨询,7*24小时响应服务需求,服药指导,临床研究,报告解读,膳食指导;欢迎添加慢病顾问,一对一暖心咨询服务,我们是您对抗病魔路上最好的陪伴。
